几天前,我省相关部门相继公布了《河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与《河南省卫生系列基层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试行)两个文件,相比于前段时间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此次新标准中针对评价方式、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等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改动,其中关于“论文”这一项业绩材料的调整可谓是难以想象。
变化一:放宽业绩材料的准备手续
关于这点内容,争议最大的当属论文这项材料了,早前职称评审中,论文是第一位的,经常会因为“重理论,轻实践”的导致很多经验丰富的卫生人员晋升失败,在新执行标准中,职称评审重点发生了改变,评价机制由论文、科研成果逐渐转向以临床工作量、病案和专题报告等临床工作业绩为主的审核标准,其中还需要执行三个标准:
1.不得有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
2.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博士学位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
3.不将人才荣誉性称号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
论文方面的具体变化有:
【卫生系列】申报副高,要1篇一类或2篇三类(省属医疗机构至少1篇二类);申报正高,参评人要准备2篇二类;
【基层卫生】申报副高,可以不用准备论文;申报正高,也只需要1篇即可。
变化二:首要评价考核标准
突出医德医风评价;强化政治品德导向。医生的医风医德要最能准确体现医生的执业能力,所以要放在第一标准的位置上。
变化三:轻理论,重实践
临床实践发挥导向作用,把晋升职称的“门槛”条件放到实际的工作中,真正将门诊工作量、出院人数、出院患者手术人次等临床工作数量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和标准,对医师的临床工作质量和执业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变化四:成果代表作制
参评人的临床病案、手术/操作视频、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论文、卫生健康标准、行业技术规范、技术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
变化五:学历优势不再
晋升高级职称,硕士、博士学历的任职年限要与本科学历持平,也就是说,学历不再是区分职称申报等级的一项重要材料。
变化六:基层一线医务人员政策放宽
扩大基层申报评审条件适用范围;
加大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的评价占比;
基层申报乡镇社区副高,工作量不再作要求,且放宽学历中专,任职年限提前1年,业务水平考试单独划分合格分数线;
农村基层工作的执业医师,连续聘任满10年及累计工作25年,均可走“绿色”通道,申报高级职称。
更多热点新闻,欢迎查看平台其他文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zyw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ywx.com/wszg/chuzhongji/%e3%80%8c%e6%8a%a2%e5%85%88%e4%ba%86%e8%a7%a3%e3%80%8d2022%e5%b9%b4%e6%b2%b3%e5%8d%97%e5%8d%ab%e7%94%9f%e7%b3%bb%e5%88%97%e9%ab%98%e7%ba%a7%e8%81%8c%e7%a7%b0%e8%af%84%e5%ae%a1%e6%89%a7%e8%a1%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