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体卫艺〔2019〕30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教体艺〔2018〕3号)和《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意见》(苏教体艺〔201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以《苏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为指引,以提高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为基础,以提升近视防治服务能力为支撑,以全面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为保障,通过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全方位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努力提高全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
二、目标任务
到2023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控制在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控制在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控制在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6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近视防控协同推进机制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量大、涉及面宽,要确保取得实效,必须在政府的指导下,坚持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综合防控,建立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育局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单位由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单位和部门组成。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市教育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机构,把近视防控工作作为推进儿童青少年素质教育、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落实措施,强化组织推进。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成立以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近视防控工作组织,落实责任分工,将近视防控工作作为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与各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各市、区教育、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与区域内中小学校、幼儿园签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
(二)实施近视防控综合促进工程
1.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工程。依托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全国爱眼日、世界视力日等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通过学校和学生辐射教育家长。通过主流媒体和教育、卫生健康的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布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工作进展。培养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一天2次的眼保健操,同时掌握正确的读写和执笔姿势,要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向家长及时反馈。加强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建设,可以采取聘用、购买服务、返聘退休医务人员或者以备案制管理试点的方式聘任卫生技术人员等,充实学校卫生保健队伍,确保每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至少配备1名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以保证学校卫生健康工作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正常开展。(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2.实施阳光体育提升工程。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大力倡导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建设,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推进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区域整体实施课程游戏化,要保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结合季节合理调整。已患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全面实施周末及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学校体育运动场所在周末及寒暑假要在确保管理到位、安全有序的前提下,面向本校学生免费开放。(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
3.实施学生减负促进工程。严格依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科学安排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学校)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测试)。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责任部门:市教育局)
4.实施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使用符合标准的课桌椅,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设计规范等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鼓励使用节能灯具。从2019年开始,在全市实施学校教室视觉环境达标工程,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课桌椅分配符合率达95%,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尤其是新建、改建、扩建学校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宜达到35%以上。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增加校园绿色覆盖率。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现象。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财政局)
5.实施视力综合干预工程。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要根据检测情况制定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治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2019年起,全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项目除裸眼视力外,增设屈光度检查,加强学生近视检出率和新发率的统计分析。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完善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及时更新数据,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要及时反馈学校,进行提醒教育。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健康指导和服务。组织市、区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开展眼保健及眼科医疗服务。(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6.实施家校联动促进工程。要充分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依法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关注孩子视力健康,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优化家庭卫生环境,改善家庭室内照明状况,为儿童青少年创设良好的视觉环境。保障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多食用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食品。各中小学校要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每年向家长反馈学生眼健康和个性化建议等情况。健全家委会参与学校健康管理工作的机制办法,督促家长履行保护子女视力健康的义务。家长要结合学校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增强健康意识,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责任部门:市教育局)
7.实施市场监管督查工程。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每年至少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产品使用等达标情况和近视防控措施应用情况开展一次全覆盖专项督查,并纳入有关评估指标体系。现有校外培训机构教室照明达标情况要在2020年前整改到位。严格监管近防产品,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整顿配镜行业秩序,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规范眼镜片市场,杜绝不合格眼镜片流入市场。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每年对中小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设施、教材教辅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设施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十个工作日内下达卫生监督意见,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卫生健康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学校校舍的选址、设计进行监督指导并参与竣工验收,核查建设项目符合相关卫生要求等情况。督促游戏出版企业严格落实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行适龄提示制度,采取上网人员身份核准、实名认证等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引导儿童青少年科学适度使用游戏出版物。(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8.实施综合防控试点创建工程。要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示范引领,分阶段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市、区和试点学校工作。针对人们缺乏近视防治知识、对近视危害健康严重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控制、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充分依托各级各类媒体,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科普知识。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健康指导和服务。从2020年起,每年评选2~3个示范区和50所示范学校。(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三)制定近视防控考核评价办法
1.强化推进措施。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卫生与教育相关发展规划,以强化落实工作简报制度为抓手,规范有力推进近视防控工作,达到“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目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认真梳理该项工作的阶段性进展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确保简报内容的全面准确,提升工作效率。
2.建立考核制度。建立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按照国家要求科学制定评议考核办法,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并建立定期沟通协调、专项工作调度、通报和约谈等推进机制。每年市对市、区,市、区对学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并向社会公布,对工作不力、近视率居高不下且连续排名靠后的单位予以通报,并适时进行工作调度,或约谈相关负责人。
3.完善工作奖惩。每年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对成效显著、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连续两年未能完成下降目标以及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作为申报市级以上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及省高品质示范高中条件之一,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连续三年高于当地同类学校或地区平均水平的申报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低于当地同类学校平均水平或学生近视率不降反升的学校,学校不得申报年度先进单位和体育类特色校,校长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苏州市教育局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苏州市体育局 苏州市财政局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19年11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zywx,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ywx.com/jnpj/jingshifangkong/%e5%b8%82%e6%95%99%e8%82%b2%e5%b1%80%e7%ad%89%e4%b8%83%e9%83%a8%e9%97%a8%e5%85%b3%e4%ba%8e%e5%81%9a%e5%a5%bd%e5%84%bf%e7%ab%a5%e9%9d%92%e5%b0%91%e5%b9%b4%e8%bf%91%e8%a7%86%e7%bb%bc%e5%90%88%e9%98%b2/